70种好听又有趣的中药植物名,蕴藏着千年文化与养生智慧

2025-05-23 153 0

中药不仅是治病的良药,更蕴含着诗意与文化的传承。许多中药植物名字或取自诗词典故,或源于形态特征,读来朗朗上口,又充满东方美学意境。以下精选70种好听的中药名,带您领略传统医学的浪漫与智慧。

1.徐长卿

别名:寥刁竹、鬼督邮

科属:萝藦科植物

功效:祛风止痛、解毒止痒,常用于风湿关节痛、皮肤瘙痒。

典故:传说此药因唐代名医徐长卿而得名,武侠小说《仙剑奇侠传》中亦有同名角色。

徐长卿

2.青黛

别名:蓝靛、靛花

来源: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加工品

功效:清热解毒、凉血消斑,可治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。

特点:古人用其染布,兼具药用与艺术价值。

青黛

3.半夏

别名:守田、地文

科属:天南星科

功效: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,主治咳嗽痰多。

名字由来:因“五月半夏生”,仲夏时节成熟而得名。

半夏

4.辛夷

别名:木笔花、望春花

科属:木兰科

功效:散风寒、通鼻窍,专治鼻炎头痛。

诗意:白居易诗云“辛夷花落海棠开”,形容其花似笔,含苞待放。

辛夷

5.雪见

别名:荔枝草、蛤蟆草

科属:唇形科

功效:清热利咽、凉血止血,治咽喉肿痛。

趣闻:因叶片布满褶皱似蛤蟆皮得名,《仙剑三》女主角亦取名于此。

雪见

6.紫苏

别名:赤苏、白苏

科属:唇形科

功效:解表散寒、行气宽中,可做香料入菜。

文化:日本料理中常用,与刺身搭配去腥提鲜。

紫苏

7.木蝴蝶

别名:千层纸、破布子

科属:紫葳科

功效:清肺利咽,治声音嘶哑,种子薄如蝉翼。

特点:种子随风飘散,似蝴蝶飞舞。

木蝴蝶

8.六月雪

别名:满天星、白马骨

科属:茜草科

功效:清热利湿,治肝炎、肾炎。

意境:夏季开小白花,宛如雪落枝头。

六月雪

9.忍冬

别名:金银花

科属:忍冬科

功效:清热解毒,预防感冒。

名字来源:因冬季不凋谢,象征坚韧。

忍冬

10.剪秋罗

科属:石竹科

功效:活血调经,治月经不调。

特点:花瓣边缘如剪裁,秋日开花艳丽。

剪秋罗

11.茯苓

别名:云苓、松苓

来源:多孔菌科真菌

功效:健脾利湿,可煮粥或做糕点。

典故:“十方九茯苓”,被誉为中药“四君八珍”之一。

茯苓

12.蒲公英

别名:黄花地丁

科属:菊科

功效:清热解毒,嫩叶可凉拌,根可泡茶。

趣用:吹散种子许愿,童趣与药用兼具。

蒲公英

13.鱼腥草

别名:折耳根

科属:三白草科

功效:消炎抗菌,西南地区常凉拌食用。

争议:气味独特,爱憎分明。

鱼腥草

14.艾草

别名:艾蒿

科属:菊科

功效:温经止血,端午挂门驱邪,可制青团。

文化:与端午节习俗紧密相关。

艾草

15.车前草

别名:车轱辘菜

科属:车前科

功效:利尿通淋,路边常见却有大用。

传说:汉代马武军队靠此草治愈尿血症。

车前草

16.人参

别名:地精、百草之王

科属:五加科

功效:大补元气,东北“三宝”之一。

趣闻:野生人参需“绑红绳”防其“逃跑”。

人参

17.灵芝

别名:仙草

科属:多孔菌科

功效:增强免疫,古代视为吉祥象征。

文化:神话中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即为此物。

灵芝

18.石斛

别名:仙斛兰韵

科属:兰科

功效:滋阴养胃,位列“中华九大仙草”之首。

特点:常附生于树干,开花如蝶。

石斛

19.当归

别名:文无

科属:伞形科

功效:补血调经,寓意“盼归”。

故事:古时妻子盼夫回乡,以当归寄相思。

当归

20.甘草

别名:国老

科属:豆科

功效:调和百药,解百毒。

特性:味甘甜,可做食疗糖水。

宁夏甘草

21.天山雪莲

别名:寒雪草

科属:菊科

功效:温肾助阳。

天山雪莲

22. 雪茶

别名:太白茶、地雪茶

科属:地衣类地茶科

功效:清热生津、润肺止咳,高原居民常用其缓解高原反应。

特点:形似白菊瓣,洁白如雪,生长于高海拔岩壁。

雪茶

23. 杜若

别名:地藕、竹叶莲

科属:鸭跖草科

功效:理气止痛、疏风消肿,可治胃痛及风湿关节痛。

诗意:屈原《九歌》以“采芳洲兮杜若”喻高洁。

杜若

​24.夏枯草

功效:清肝火、降血压,煎剂抑制皮肤真菌。

夏枯草

25. 半枝莲

别名:赶山鞭、牙刷草

科属:唇形科

功效:抗癌抑菌、化瘀止血,现代研究用于肿瘤辅助治疗。

趣闻:花朵形似半边莲,故名“半枝”。

半枝莲

26. 金不换

别名:土大黄、血三七

科属:蓼科

功效:凉血止血、散瘀消肿,外用治跌打损伤。

传说:民间称其疗效珍贵“黄金不换”。

金不换

27.决明子

功效:清肝明目,种子形似马蹄,可泡茶。

决明子

28.牡丹皮    

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。

功效:清热凉血,治血热发斑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 。 

牡丹

​29.覆盆子   

 功效:益肾固精,延缓衰老,《本草衍义》载其滋补 。

覆盆子

30. 朝颜

别名:牵牛花

科属:旋花科

功效:泻水利尿、逐痰消积

诗意:“朝开暮谢”特性成为日本文学中的刹那美学象征。

朝颜

31. 陵游

别名:龙胆

科属:龙胆科

功效:清肝胆火、除湿热,治目赤咽痛

文化:根苦如胆,却以“陵游”雅称传世。

陵游

32. 繁缕

别名:鹅肠草

科属:石竹科

功效:清热解毒、活血催乳

意象:苏轼诗中“繁缕作羹甘胜蜜”,赞其药食兼优。

繁缕

33. 陆英

别名:接骨草、七叶金

科属:忍冬科

功效:活血散瘀、祛风除湿,苗药中用于骨折康复

特点:茎髓白色如骨,暗合“接骨”之名。

陆英

34. 十大功劳

别名:黄天竹、刺黄芩

科属:小檗科

功效:滋阴清热、解毒止咳,根茎含抗癌成分小檗碱

应用:江南庭院常栽,兼具观赏与药用。

十大功劳

35. 菘蓝

别名:板蓝根

科属:十字花科

功效:抗病毒、凉血消斑,现代用于流感防治

历史:唐代《新修本草》载其“解诸毒,杀蛊”。

菘蓝

36.刘寄奴

别名:金寄奴、六月雪

科属:菊科蒿属

功效:破血通经、止血消肿,主治跌打损伤、外伤出血。

典故: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“寄奴”,传说他因射伤大蛇获此草药,遂以己名命之,彰显其疗伤奇效。

刘寄奴

37.杜仲

别名:思仙、木绵

科属:杜仲科乔木

功效:补肝肾、强筋骨,常用于腰膝酸软、胎动不安。

传说:周朝隐士杜仲因常以此树皮治病,百姓感念其德,遂以名记之。

杜仲

38.白芷

别名:香白芷、苻蒿

功效:祛风解表、美容养颜,慈禧太后的“玉容散”以其为主药。

文化:屈原《楚辞》以“蕙芷”象征高洁,白芷与蕙兰并称炎黄文明象征。

白芷

39.虎耳草

别名:天青地红、金线吊芙蓉

功效:凉血解毒,叶面绿背紫,形似虎耳,可作盆景。

虎耳草

40.天南星    

功效:燥湿化痰、祛风止痉、消肿散结,块茎入药,生用有毒,需姜汁或明矾炮制减毒。

天南星

41.豆蔻

功效:化湿行气,“豆蔻年华”喻少女青春,姜科植物入药。

豆蔻

42.景天

功效:清热止血,仙侠剧《仙剑三》主角名来源,兼具文化热度。

景天

43.重楼    

功效:清热解毒,治蛇虫咬伤,七叶一层,形似莲花。

重楼

44.郁金 

功效:活血行气,解郁安神 ,姜科块根如金,名贵典雅。

郁金

45.紫菀

功效:润肺止咳,治久咳痰多 ,杜甫诗赞“紫菀行看老”。

紫菀

46.芡实

功效:健脾止泻,江南“水八仙”之一 ,煮粥口感糯香,滋补佳品。

芡实

47.玉竹

功效:养阴润燥,茎节如玉,可煲汤,调理阴虚。    

玉竹

48.钩藤 

功效:平肝熄风,降血压,藤蔓带钩,取象比类治抽搐。

钩藤

49.连翘 

功效:清热解毒,预防流感,早春黄花,象征“连年安康”。

连翘

50.垂盆草 

功效:清热利湿,治肝炎黄疸,匍匐生长,如绿毯垂挂。    

垂盆草

 51.远志

功效:​安神益智、祛痰开窍、消散痈肿,生用刺激性强,需甘草或蜜炮制以减毒增效。

远志

52、紫草

功效:根皮紫红,解毒透疹。

紫草

53.云实

功效:豆科,种子如云纹,杀虫。

云实

54.海金沙 

功效:孢子金黄,利尿通淋。

海金沙

55.地锦草

功效:匍匐生长,凉血止血。

地锦草

56.使君子

功效:驱蛔杀虫,健脾消积,尤擅小儿疳积。

使君子

57.龙葵

功效:全草入药,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抗癌抗炎,尤擅疔疮痈肿、癌肿及跌打损伤。

龙葵

​58.君迁子

功效: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,润肠通便,尤宜气血亏虚、肠燥便秘者。味甘性平,富含果胶、维生素。生食滋阴,熟食健脾,可解药物毒性。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,糖尿病患者慎用。

君迁子

59.荆芥

功效:解表散风,透疹止痒,止血(炭用)。辛温轻扬,长于发散风寒/风热,兼治疮疡、崩漏。表虚自汗者忌服。

荆芥

60.天冬

功效:养阴润肺,滋肾降火,生津润燥。甘苦寒,清肺肾之热,润燥止咳,阴虚火旺宜用。脾虚便溏者慎服。

天门冬

61.芫荽

功效:又名香菜,辛温解表,醒脾开胃,透疹助消化,可去腥增香,但气虚、皮肤瘙痒者慎食。

芫荽

62.​白蔹

功效:白蔹是一种清热药,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。白蔹苦,微寒。归心、胃经。具有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敛疮生肌之功效。以切面色粉白、粉性足者为佳。

白蔹

63.杜衡

杜衡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
功效:‌杜衡‌是常见中药材,其干燥根茎或全草入药,性温、味辛,归肺、肾经,主要功效为‌散寒祛风、止痛、止咳平喘、解毒‌,临床多用于风寒湿邪或气滞血瘀引起的病症。

杜衡

64.杜松

功效:杜松‌是柏科刺柏属植物,其果实、精油等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应用中具有多种功效,主要包括‌利尿消肿、抗菌抗炎、促进消化‌等作用,但需注意合理使用以避免副作用。

杜松

65.忘忧

萱草又名忘忧草,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。

功效:甘凉解郁,清热利湿,安神忘忧,治忧思不寐、小便赤涩,鲜食可疏肝,虚寒者少用。

忘忧草

​66.曲莲

功效:曲莲‌是葫芦科雪胆属植物的干燥块根,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寒、味苦,具有‌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凉血止血‌等功效,现代研究也发现其含有皂苷类成分,具有一定‌抗菌、抗炎‌作用。

曲莲

67.竹沥

竹沥,是禾本科植物淡竹等新鲜竹杆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。

功效:竹沥‌,性寒味甘,归心、肺、肝经,具有‌清热化痰、定惊利窍‌的功效,主要用于痰热壅肺、中风痰迷等证候。

竹沥

​68.麦冬

功效:麦冬‌是常用滋阴中药,甘寒质润,养阴润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烦,治肺燥干咳、津伤口渴、心烦失眠,脾虚便溏者慎用。

麦冬

69.沉香

功效:沉香‌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,作为传统中药材,辛温行散,行气止痛、温中止呕、纳气平喘,疗寒凝气滞、胃寒呕吐、肾虚喘急,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
沉香

70.​川断

功效:川断‌(学名:川续断)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补益类中药,其干燥根入药,性温,味苦、辛,归肝、肾经。‌核心功效为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止血、续折伤‌。

川断

 结语:中药名的浪漫,藏在文化与健康之间

这些中药名不仅是治病良方的代号,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观察、对生命的哲思。无论是“徐长卿”的侠气,还是“木蝴蝶”的灵动,都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细品味。

温馨提示:中药需辨证使用,具体用药请咨询中医师。

相关文章

140种白色花卉图鉴:从经典到小众的完整收藏
【山药花又叫什么花】——揭秘这种美丽花朵的别称与独特魅力
植物界的”三巨头”:揭秘植物三大科及其重要性
石斛生长在哪里?揭秘这种珍贵药材的自然家园
白玫瑰与洋桔梗的浪漫花语:纯洁爱情与永恒承诺的完美诠释
【琴叶榕的花语和寓意】——解读这种优雅植物的情感密码

发布评论